首頁
南寧市青秀區金湖路58號廣西建設大廈3樓
0771-8058119
gxjsgcxfxh@163.com
530028

通知公告

民政部 中央社會工作部 農業農村部 市場監管總局 全國工商聯關于加強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來源:中國社會組織動態點擊:2300時間:2024-10-1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黨委社會工作部、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市場監管局(廳、委)、工商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黨委社會工作部、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工商聯: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的決策部署,針對當前社會團體、基金會和社會服務機構突出問題,以規范化建設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社會組織領域改革,走穩走好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組織發展之路。堅持和加強黨對社會組織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貫穿社會組織運行全過程。堅持守正創新、破立并舉、先立后破,一手抓積極引導發展、一手抓嚴格依法管理,做到穩中求進、統籌兼顧、分類指導。通過規范登記審查、加強管理服務、依法開展監督、積極鼓勵引導,著力解決當前社會組織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社會組織規模更加適當、結構更加合理、治理更加有效,推動社會組織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二、依法嚴格登記審查

(一)實行事先告知提示。各級民政部門在社會組織申請成立登記階段應首先向發起人、捐資人書面告知登記管理法規政策要求,重點提示捐資人對投入的財產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財產權利、工作人員工資福利等管理費用開支應當合理并控制在規定的比例內、社會組織的財產必須用于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活動、法人終止時剩余財產不得向發起人或捐資人分配等規定。發起人在告知后繼續提出申請的,簽收事先告知書。捐資人清楚知曉社會組織財產屬性和捐贈行為法律效果后繼續履行捐贈的,簽署捐資承諾書。

(二)嚴格審查負責人人選。承擔社會組織負責人審核職能的相關部門要細化任職條件、程序等要求,把政治標準擺在首位,按照講政治、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原則嚴格審查。對于負責人人選中的兼職領導干部,要認真審核相關人選履行兼職報批情況,未按規定程序報批的不得作為負責人人選。社會組織要建立健全負責人選任、公示、履職、管理、監督、退出等制度,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推選政治合格、在本領域有代表性、具備相應經驗和業務能力、適合崗位職責要求的人員擔任負責人,落實任職回避相關規定。社會組織按規定履行相關程序后開展民主選舉,在選任負責人前應向會員(代表)大會或理事會充分說明人選的相關情況,選任后按要求到民政部門履行備案手續。

(三)引導社會組織聚焦主責主業。民政部門會同業務主管單位、行業管理部門,在社會組織申請成立登記、名稱變更、章程核準時,按照明確、清晰、聚焦主業的原則加強名稱審核、業務范圍審定。在日常監管、年檢年報、抽查審計、執法監督、等級評估、輿情監測等工作中發現社會組織超出宗旨和業務范圍開展活動的,民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三、加強社會組織自身建設

(四)強化內部機構功能作用。社會組織要依照法規政策和章程細化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內部機構的職權、議事規則和履職要求,建立并落實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述職制度。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應當進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實行一人一票平等表決、理事長(會長)末位表態,對不同意見應予以記錄。社會組織人、財、物、活動中按規定由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決策的事項,不得由個人專斷或由理事長(會長)辦公會等代為決策。監事應忠實、勤勉履行職責,加強對負責人、理事、財務管理人員職務行為的監督。業務主管單位推動社會組織建立健全內部機構運行各項制度,指導解決內部治理問題

(五)加強分支(代表)機構管理。社會團體、基金會要審慎決策設立分支(代表)機構,對設立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做到與自身宗旨和業務范圍相符合,與管理服務能力、工作需要相適應。要建立健全分支(代表)機構管理制度,加強對分支(代表)機構名稱、負責人、工作人員、項目、活動、財務等事項的審核和監督,不得將分支(代表)機構委托其他組織或個人運營,不得借設立分支(代表)機構收取或變相收取管理費用。分支(代表)機構開展活動產生的法律責任,由設立該機構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承擔;與其他民事主體開展合作活動的,必須經設立該機構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授權或批準。

(六)加強財務管理。社會組織要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等規定,按照非營利法人要求有效利用、規范管理資產。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權責清晰、約束有力的內部財會監督機制和內部控制體系,明確內部監督的主體、范圍、程序、權責等,落實內部財會監督主體責任。定期向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報告財務收支情況。社會組織的負責人、理事、監事、主要捐贈人等與社會組織交易對象存在控制關系或者能夠施加重大影響的,應當主動報告并按規定回避表決,相關交易情況應依法如實披露。

(七)健全內部糾紛解決機制。社會組織應建立內部糾紛解決機制,依法依規妥善解決內部矛盾糾紛。社會組織應做好檔案資料保管,建立健全證書、印章、檔案、文件等內部管理制度,通過查閱原始檔案并開展協商的方式解決矛盾爭議。理事長(會長)要充分協調各方,及時組織召開會議,推動達成一致意見;理事長(會長)不能正常履職的,可按章程規定的程序推舉一位負責人召集會議。無法通過協商解決內部矛盾爭議的,可通過調解、司法程序等方式依法解決。

四、強化管理和監督

(八)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業務主管單位建立健全雙重管理社會組織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明確社會組織進行報告的程序、事項明細、管理要求等,將社會組織的重要人事變動、重要會議及活動、設立分支(代表)機構、大額資金收支、對外交往、接收或開展境外捐贈資助等事項納入報告范圍。行業管理部門通過制定指導監管事項清單等方式,加大對本行業本領域已脫鉤行業協會商會和直接登記社會組織的業務指導和行業監管。民政部門指導社會組織建立活動影響評估機制,對可能引發社會風險的重要事項事先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九)提升年檢年報工作質量。民政部門督促社會組織如實填報年度工作報告、財務會計報告,經集體研究后按要求報送。民政部門進一步完善年檢工作制度,細化年檢審查標準,強化對社會組織負責人超齡超屆任職情況管理監督,加強年檢結果、年報發現問題的分析運用,視情向業務主管單位、行業管理部門、社會工作部門等反饋社會組織的突出問題;對于年檢年報發現的問題,采用提醒敦促、約談負責人、發放整改文書、行政處罰等梯次監管工具督促整改;依托年檢年報等工作,匯總社會組織基礎信息,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工作檔案,強化信息共享和成果運用。

(十)規范社會組織收費。市場監管、民政等部門持續引導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規范收費行為,按照依法合規、公開透明、平等自愿的原則,綜合考慮服務成本、會員經營狀況、承受能力、行業發展水平等因素合理制定收費標準,及時公示收費項目、收費性質、服務內容、收費標準及依據等信息。對于強制入會和強制收費、利用法定職責和行政機關委托或授權事項違規收費、通過評比達標表彰活動收費、通過職業資格認定違規收費、通過培訓或評價發證違規收費、只收費不服務等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十一)加強綜合監督管理。民政部門依法對社會組織加強登記審查、監督管理和執法檢查。業務主管單位按照相關規定,對所主管社會組織切實負起相應監督管理責任。行業管理部門將社會組織納入行業管理,加強業務指導和行業監管。審計機關依法對社會組織取得的財政資金、國有資產以及受政府委托管理的其他公共資金進行審計監督。相關職能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按照各自職能落實對社會組織服務行為及業務活動的監管責任,實施有效監管。

(十二)創新監督管理手段。民政部門建好用好社會組織法人庫、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平臺、慈善中國等基礎平臺,推進社會組織細化分類,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決策和預警機制,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加強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和智慧監管。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共用,完善社會組織行政執法與紀檢監察、刑事司法銜接貫通機制,強化對相關人員責任追究和查處。加強社會組織信用體系建設,民政部門配合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依據社會組織信用信息采取相應的激勵和懲戒措施,重點推進對失信社會組織的聯合懲戒。鼓勵各界開展社會監督,加大社會組織典型案件曝光力度,通過以案釋法等方式開展警示教育。

五、積極引導發展

(十三)加強政策保障。健全社會組織管理制度,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社會組織法律法規制定,鼓勵各地民政部門先行先試、因地制宜開展制度創新。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拓展網絡宣傳渠道,定期組織法規政策培訓,推動法規政策宣傳普及。落實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稅收優惠、人才工作等制度安排,支持社會組織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待遇。

(十四)推動以評促建。民政部門積極完善社會組織等級評估指標,加強評估隊伍建設,動員社會組織積極參加評估,推動在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購買服務、參加評先評優等工作中運用好評估結果,不斷提高社會組織參評比例。組織實施社會組織領域行業標準,加強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引導社會組織持續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內部治理、提高服務能力。

(十五)推進品牌建設。民政部門引導社會組織樹立品牌意識,依據章程、業務范圍和自身專長開展專業化、差異化、個性化特色服務,建設具有競爭力的服務品牌。加強社會組織教育培訓,積極開展先進社會組織案例庫建設和典型宣傳等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表彰獎勵工作,做好品牌社會組織宣傳推廣,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十六)突出特色優勢。民政部門積極推動社會組織持續提升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發揮自身特色優勢,找準服務大局、服務基層的結合點、著力點,積極服務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引進全球高水平人才,更好服務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農業農村、民政等部門引導社會組織發揮產業、科技、人才等方面優勢服務鄉村振興,積極參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依托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等工作機制,鼓勵各類社會組織通過派出人員、資金支持、資源整合等方式服務脫貧地區鄉村發展。

六、加強組織領導

(十七)堅持黨建引領。加大在社會組織組建黨組織力度,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建立健全黨組織參與社會組織重大問題決策制度機制,結合實際制定黨組織參與決策事項清單。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教育管理黨員,引領服務群眾,推動事業發展。

(十八)強化部門協同。各級民政、社會工作、農業農村、市場監管、工商聯等部門和單位要積極會同相關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落實各項任務,加強協同配合,增強工作合力。民政部門要結合實施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專項行動,發揮綜合協調作用,抓好督促落實,確保取得實效。


民政部 

中央社會工作部

 農業農村部

市場監管總局 

全國工商聯

2024年9月25日